文/火狐文娱观察组
北京国际电影节办了十五届,今年的“天坛奖”入围国产片却成了大型“自嗨现场”。三部入围的国产片《大风杀》《好好的》《如意饭店》看似各有亮点,实则短板扎眼:一部靠暴力撑场、一部靠情怀硬拗、一部靠荒诞充数,凑在一起勉强撑起国产片的门面,却难掩“外战外行”的尴尬。
《大风杀》:暴力美学有余,逻辑深度不足
《大风杀》的卖点简单粗暴:三个警察拿一把枪,对抗44个悍匪。导演张琪把边陲小镇拍成“孤岛”,白客饰演的警察夏然满脸血污,辛柏青饰演的悍匪北山优雅点烟杀人,血浆和子弹齐飞,画面确实生猛。但观众买账吗?豆瓣短评区两极分化:“反派全员疯批,警察全员降智”。
影片最大的问题是“为爽而爽”。44个悍匪突袭小镇,警察却连基础防御工事都不做,反派内讧全靠台词交代,枪战戏拍得像CS游戏直播。辛柏青的演技再炸裂,也救不了角色动机单薄,为了一箱“传说中的财宝”屠镇,这设定连网大编剧都嫌潦草。票房预测倒是乐观,业内喊出10亿目标,但五一档还有刘德华的《猎金游戏》和马丽的《水饺皇后》夹击,最终可能靠“一刀未剪”的营销噱头勉强破5亿。
《好好的》:马丽转型的“自我感动”
马丽这次彻底撕喜剧标签,演一个逃离家暴的女性白丽萍,还当监制把控全局。影片主打“女性互助”,让白丽萍和孤僻老太互相救赎,但剧本把苦难堆砌成山:家暴、贫困、养老危机……马丽在首映礼上哭成泪人,观众却在映后吐槽:“哭戏太多,像在看《感动你我》加长版”。
马丽的演技毋庸置疑,但问题出在题材处理上。影片把“女性力量”简化为“比惨大赛”,孤寡老太的救赎线强行圆满,最后还要加个“更大的危机”反转,狗血程度堪比八点档连续剧。票房前景更不乐观:温情题材向来难爆,马丽离开沈腾后独挑大梁的《独行月球》也才6亿,这次能破3亿就算胜利。
《如意饭店》:悬疑喜剧的“四不像”
导演李永一试图用《如意饭店》玩类型创新,把悬疑罪案和荒诞喜剧炖成一锅,结果煮出个“怪味豆”。故事发生在神秘山村,乔杉演背负巨债的倒霉蛋,王砚辉演亦正亦邪的饭店老板,各方势力为争夺秘密勾心斗角。可惜悬疑线故弄玄虚,喜剧桥段又像春晚小品。潘斌龙对着空气哭诉“女儿治病缺钱”时,观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。
影片最大的败笔是贪多嚼不烂。想学《疯狂的石头》的多线叙事,却连基本的人物动机都没理清;想模仿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,却只剩“为荒诞而荒诞”。票房预测?参考同类影片《热带往事》的1.2亿,能过亿已属侥幸。
国产片的“天坛奖”困局:自嗨容易,破圈太难
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点是“窝里横”——在北影节展映时一票难求,媒体通稿吹得天花乱坠,但放到国际舞台立刻露怯。《大风杀》的暴力美学比不过韩国《恶人传》,《好好的》的情感深度不及日本《小偷家族》,《如意饭店》的类型混搭在西班牙《荒蛮故事》面前更是小儿科。
究其原因,还是创作上的“投机心态”作祟。《大风杀》蹭“主旋律警匪片”红利,《好好的》押注“女性题材”风口,《如意饭店》跟风“悬疑+喜剧”潮流,唯独少了真诚的表达。反观近年真正破圈的国产片,《流浪地球》靠工业化硬核,《爱情神话》靠市井烟火气,而这些入围作品,连“讲好一个故事”的基本功都没练扎实。
电影节不是“遮羞布”!
北京国际电影节办了十五年,“天坛奖”却越来越像国产片的“安慰奖”。若真想与国际接轨,不如少些“缺乏市场理念”的选片套路,多给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这类真·先锋作品机会。否则明年此时,我们可能还在讨论“三部国产片谁更不差”,而这才是中国电影最大的尴尬!
